肩關節舉起無力酸痛

 

                                                                                                                                      戴銘宗物理治療師

 

個案韓國人 金會長。

 

病史在ㄧ次意外拉傷左肩膀後,症狀就開始慢慢浮現,

              一開始是先從脊下肌區域開始痛,然後慢慢擴展到左上臂。

 

症狀最主要的症狀是早上醒來都會先痛一陣子,尤其是用手把身體撐起來時,之後症狀才慢慢減緩。

 

評估

 

1.被動動作測試在約170度左右會感覺到痛,而主動動作測試在約90度左右就會感覺到痛。

 

2.脊下肌肌痛點,會產生轉移痛至左肩膀區域,這各點也是個案述說早期受傷時最痛的地方。

 

3.在三角肌區域可以找到很多壓痛點,感覺整個三角肌浮腫,有些肌束緊繃,而筋膜似乎都與周邊其他組織沾黏在ㄧ起。

 

4.肩胛骨上角(superior angle)提肩胛肌附著區域會有壓痛,且感覺有許多脂肪小結或水腫推積在裡面。

 

 討論

 

 

這各個案令我注意到以往較少注意的三角肌功能與問題,

以生物力學機制來看可以發現三角肌幾乎都是處於收縮狀態,

只要肩關節一動,三角肌就會跟著收縮,那麼三角肌在如此頻繁的收縮狀態下,

在不受傷的前提下如何能保持一定的功能呢?這就要提到三角肌本身的結構,

在結構上分為前中後三肌束,三角肌前束與後束的肌纖維是梭形的,

中束是多羽狀的,這種結構是三角肌力量效率的主要前提與保證。

三角肌前、中、後束分別起於鎖骨三角肌粗隆,即鎖骨肩峰端下緣、

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岡下緣,三束肌纖維向外下方逐漸集中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

 

以功能性來分類,肌肉的纖維走向可以分三種,分別是平行、

三角形與羽狀肌纖維,而肌肉可以產生的力量與肌肉的橫切面面積成正比,。

 

 

 

若比較相同體積的肌肉,平行肌纖維與羽狀肌纖維對於肌力的產生會有所不同,

在相同體積下,羽狀肌可以含有的肌纖維比平行肌要來的多,

假設以10條羽狀肌纖維與5條平行肌纖維所產生的肌力來比較的話,

羽狀肌纖維所產生的力量大約比平行肌纖維多42﹪左右。

 

 

 

同樣地,若比較相同長度的肌肉,平行肌纖維與羽狀肌纖維對於能量的消耗會有所不同,

平行肌纖維在收縮時可以達到最大的肌肉縮短程度,比較於平行肌纖維,

羽狀肌纖維的最大收縮程度少了約28﹪左右,

相對的,羽狀肌纖維在能量消耗方面比平行肌纖維要少,

連同上述的結果可以發現羽狀肌纖維比平行肌纖維更具機械性效益。

 

 

 

那麼如何能立即改善肌肉功能呢?與肌肉收縮前長度有關,

依肌纖維滑動學說,肌肉有一收縮前最適長度,此長度下,

最大數目的橫橋可以動員活化,肌肉太伸展,肌動蛋白細絲與肌凝蛋白細絲相距太遠,

能發生作用的橫橋減少肌肉太短縮,肌動蛋白與肌凝蛋白,部分交差重疊,

甚至彼此干擾拮抗,能發生作用的橫橋也會減少。

 

 

 

晚上睡覺肩膀痛醒

                                                                                                  戴銘宗物理治療師

個案三重  太太。

評估肩關節疼痛問題已經一年多,主要問題就是睡到半夜常常會痛醒,

另外就是手舉高約170度與水平內收動作會痛,檢查可以發現脊下肌、闊背肌與肱二頭肌有激痛點。

處理重點

1. 脊下肌、闊背肌與肱二頭肌有激痛點(使用黏字訣與破字訣)。

2. 後關節囊(Mobilization for posterior capsule)。 

結論

右手原本無法觸到左肩,第一次處理完後,右手即可摸到左後肩膀。 

討論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處理方法有許多種,這裡介紹一種處理方法,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施以一輕微的固定壓力於激痛點上

,壓力的大小在於快接觸到但尚未觸碰到激痛點的壓力,

之後可以配合呼吸機制作深壓與淺放的動作,

所謂的深壓是只當個案吐氣時,你會感覺到指下的激痛點區域的張力有稍微放鬆

,此時可以增加壓力,反之,當個案吸氣時,

你會感覺到指下的激痛點區域的張力有稍微增加,

此時可以減少壓力,這有點像是水唧筒的作用,可以促進循環。

 

脊下肌異常敏感性疼痛所造成的肩關節酸痛 

                                                                    戴銘宗物理治療師

 

個案

呂 先生,在幫他處理肩關節問題時發現一各現象,主要是針對脊下肌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

當一手壓在激痛點,另ㄧ手至於頂骨(parietal bone)上時,

個案說激痛點的痛度會下降,施於頂骨上的力並不會很大,

有可能因為這樣子減少C 6C 7神經壓力嗎?

positional release technique針對脊下肌(infraspinatus muscle)的處理方式是用肩關節來擺位?

還有那些可能性?

 思考:

運用人體動力學(applied kinesiology)是由Goodheart這位學者於1960年所創立的理論,

這各學派的基本理論就是運用肌肉測試來查明身體各機能的狀態,

治療定位(therapy location,以下簡稱TL),當個案用手接觸身體某各可能有潛在問題的區域時,

這樣的接觸會使原本肌力測試強壯的肌肉變成無力,

而肌肉張力本身過度興奮(hypertonic)的變為正常,Goodheart把這樣的現象稱之為治療定位,

基本上它不算是一種治療,而是偏向診斷的工具,可以幫助察明問題的來源

,所以治療定位的點所涵蓋的區域就很廣,包括受傷的組織、感染區、肌肉損傷、關節異常、

本體感覺受器異常、神經淋巴反射點、及經絡中的穴位等都是。

思考:

頭皮針療法,主要是針對大腦皮層功能區域投影到頭皮的位置做處理,

走路不穩可以刺激運動區,而腳會麻可以刺激感覺區,

這各療法我並沒有試在同一各個案身上,且它是交叉取穴,

右手的問題須刺激左腦反射區,但文中的個案我是刺激同ㄧ邊的頂骨,

提出來這各看法可供大家多一各方向的參考,處理上可以指代針。

 

銘德物理治療所關心您的健康!

銘德物理治療所    預約評估諮詢電話: 02-2999-3997 

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五段477-1號 (先嗇宮捷運站1號出口向左轉)

官網
https://sites.google.com/site/omtpt630228/ji-chui-chu-li-zhuan-qu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手痛 網球肘
    全站熱搜

    銘德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